打工人 打工魂 打工都是人上人 今天搬砖你不狠, 明天地位就不够稳 累就对了打工人 舒服是留给有钱人,今日住在城中村 ,明日住在三里屯,打工本就不易,要是工作时遭遇工伤,那真是苦上加苦。更糟心的是,碰上公司拒绝做工伤认定,很多人一下子就慌了神,不知如何是好。别着急,申请劳动仲裁就是咱们维权的有力武器,今天就来详细讲讲。
一、确认劳动关系与工伤事实
1. 劳动关系证明若公司否认劳动关系,需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10条(订立书面劳动合同)及第82条(未签订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)收集证据:
○ 劳动合同、工资条、银行流水、社保缴纳记录
○ 工作证、考勤记录、同事证言
○ 入职申请表、公司内部通讯记录(如邮件、微信群聊)
2. 工伤证据根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14条,工伤需满足“工作时间、工作场所、因工作原因受伤”等情形:
○ 医疗诊断证明、病历、医疗费用单据
○ 事故现场照片、监控录像(如有)
○ 目击同事或工友的证言
二、劳动仲裁申请流程
1. 申请前准备
○ 向公司发出书面索赔通知,保留送达证据(快递、邮件等)。
○ 若公司拒绝赔偿或未回应,准备劳动仲裁材料。
2. 提交仲裁申请
○ 机构:向公司所在地的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”提交申请(依据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第21条)。
○ 材料:
■ 劳动仲裁申请书(含诉求:工伤赔偿、劳动关系确认等)
■ 证据清单(劳动关系及工伤证明材料)
■ 身份证明
○ 时效:工伤发生后1年内申请(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17条);劳动关系争议需在劳动关系终止后1年内提出(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第27条)。
3. 仲裁过程
○ 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通知双方调解或开庭(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第42条)。
○ 若调解失败,进入仲裁庭审,需出庭举证、质证。
4.
仲裁结果
○ 若胜诉,公司需按裁决支付赔偿(如医疗费、停工留薪工资、伤残补助金等,依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33条至第37条)。
○ 若公司不执行,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(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第51条)。
三、后续法律途径
1. 对仲裁不服
○ 可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(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第50条)。
2. 公司拒绝工伤认定
○ 即使公司不配合,员工仍可自行向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(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17条第2款)。
○ 工伤认定后,若公司不赔偿,再次通过仲裁或诉讼追索(《社会保险法》第41条)。
四、关键法律依据
● 《工伤保险条例》
○ 第14条:工伤认定情形(如工作时间、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)。
○ 第17条:工伤认定申请时效(员工1年内申请)。
○ 第33-37条:工伤待遇标准(医疗期、伤残补助等)。
● 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
○ 第5条:劳动争议需先仲裁,对仲裁不服可诉讼。
○ 第27条:仲裁时效为1年(劳动关系终止后计算)。
○ 第51条:仲裁裁决生效后可申请法院执行。
●
《社会保险法》
○ 第41条: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,发生工伤事故的,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。
建议:
● 尽早咨询劳动法律师,评估证据完整性。
●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(如与公司协商的录音、书面通知等)。
● 注意申请时效,避免错过1年工伤认定期限。
通过合法程序举证,员工权益可获得保障。
补充说明:若公司拒绝配合工伤认定,员工可依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19条要求公司举证,若公司不提供证据,社保部门可依据员工提供的证据作出工伤认定。